【酷站觀點】

虛擬主播的魅力與異化

文/蔡宛容


「除魅」與「解構霸權」常是傳播媒體琅琅上口、自負的使命感,但曾幾何時,媒體本身已是須被解構與除魅的對象。從麥克魯漢一句「媒體即訊息」的先知之語中,就已看見它未來變幻莫測、專家頭疼、觀眾難抗的宿命。

 我們曾夢想著有一個自虛無中創造,一個我們不曾介入即出現和運行的世界。不違抗我們的意志,滿足我們逃脫我們自己意志的渴望,並使世界成為一個自我執行的預言。如今,電腦中的虛擬實境完成了這個夢。

 而發展至目前,它的觸角更延伸入人類生活的各角落。從國外的虛擬歌手、情人、主播的創生,到國內也颳起這股風潮來看,它告訴我們的是人類未來的新命運?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淺薄?

主播篩選模式:王權、父權,與資本主義的結合

 過去,無線電視台篩選主播的模式是,學識、外貌稍放兩旁,省籍、權勢背景擺中間。而加入有線電視台後,微調了點篩選邏輯,就是外貌、口齒、名利、權勢先擺中間,而學識、內涵與專業仍放兩旁。

 專業主播,這個常爭嚷不休的話題,國內仍舊無解。在座談會上,每位主播總是侃侃而談,國內沒有資深記者制度,所以主播的專業只有靠自律、自修。然後,當他們坐換到螢光幕前時,主觀、刻板的問題、對白,仍流動在各主播台上,甚或跳槽時,把自己物化式地喊價拉抬。

 而媒體老闆製作人選才邏輯,幾近「性」向單一化。當然,這可能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共同「性」趣。喜愛觀看女性主播與偏向選用女性主播,除了父權意識的作祟,更可從女性主播身上,見證資本主義微觀權力的運展──化妝、髮型、服飾,暗含著目前流行風尚與商家廣告的計謀。

 如今,這樣的魅惑可以用成本低廉的虛擬主播,發揮得淋漓盡致嗎?

 中視的Max(男性)、台視的李小惠,與華視旅遊氣象主播QQ龍、跳跳龍,它們的聲音、外貌與創作由電腦搞定,但複製的仍是社會刻板的性別形象──男的俊帥、女的瘦美,甚至為求收視率,波濤「胸」湧也在所不辭。

 李四端說,各台的虛擬主播現階段都是搞噱頭,真要虛擬人物播新聞,得三個小時前開始作業。不過,他肯定虛擬主播的商業市場效益。

 李四端所言,恐怕是各主播的心聲─怕被搶了飯碗。但他的話鋒在最後一句的轉折,似乎與前面矛盾。其實最後此話的含義,除了對老闆美言,「這是有商機的憧憬」,各台主播也心知肚明,虛擬主播只是陪襯、點綴的花瓶。

虛擬真實取代社會真實

 再說到虛擬主播對觀眾觀看新聞的感受與效應。戲劇性十足的虛擬主播穿插其間,與主播虛假的幽默搞笑,干擾與切斷人們對新聞事件反思或消化的能力,使得虛擬已成「真實」(因是永久的電腦特效)。反而新聞中真實人物的悲慘遭遇,比如九二一災民仍處的苦境、家庭倫理悲劇,隨時間的消逝、新聞價值取向的替代,漸被人們遺忘,真實反而成為「虛擬」。

 社會學大師馬克思對「異化」有其精闢見解。挪用於此,可知主播與觀眾異化、主播與新聞異化,而新聞內容事件也與觀眾疏離、異化了。 (作者為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學生){MW}


回第十九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