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多事之秋!

────從「搜索中晚事件」到「總統緋聞風波」

文/何榮幸


去這兩個月,台灣新聞界發生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從中時晚報遭檢方搜索事件,到最近驚爆的副總統打電話給「媒體高層」透露總統緋聞風波,我們一方面身歷其境,另一方面則不斷反思事件意義與新聞人的角色分際。

 首先,十月三日中時晚報遭到檢方搜索事件,以及稍後發生的勁報記者遭檢方起訴事件,已再度掀起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分際的高度爭議,社會各界對於媒體是否應該成為搜索對象、搜索權是否應該回歸法院、國家安全應該如何界定等面向,皆已出現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我們認為,新聞自由固然不容踐踏與侵犯、搜索權回歸法院亦為進步的立法方向,但是,台灣媒體卻不能因而輕忽新聞自律的重要性,台灣社會的進步更不能只是建立在大報反撲之上。中晚事件所彰顯的各項重要傳播課題,正是台灣新聞必須嚴肅面對的時代挑戰。

 其次,新政府延攬英文台北時報發行人、新新聞週報董事長司馬文武擔任國安會副秘書長,並宣佈由台灣日報總主筆、台灣記協前會長蘇正平出任新聞局長,這兩項「新聞人轉政治人」的人事案亦備受各界矚目。

 對於這兩位資深新聞前輩、台灣記協重要成員出任公職,我們一方面給予最大祝福與期許,另一方面則必須深思明辨新聞工作這項志業的價值與意義。媒體與政治的分際、新聞人與政治人的角色轉換、新聞志業的終極關懷,在在都是司馬文武等人留下而值得反思的重大課題。

 談到媒體與政治的分際,我們對於民進黨人士步入過去國民黨主導、操控媒體的後塵感到無比失望。民進黨中央本身雖未經營媒體,但民進黨中常委蔡同榮卻長期擔任民視董事長、台北市議員王世堅日前買下自立晚報、中常委邱議瑩則擔任東森電視台政治談話性節目主持人,這些重要黨、公職人士的錯誤示範,對於長期主張黨政軍退出三台的民進黨而言,無疑是一大諷刺,並讓媒體與政治的分際更加混淆不清。

 而在媒體報導重大公共政策方面,我們必須指出,台灣媒體對於核四議題的偏頗報導,已經到了嚴重失衡與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步。台灣媒體過去十幾年單向接受國民黨政府與台電公司的資訊與說法,但這種偏頗報導方向在政黨輪替後,卻尚未出現多元包容、理性論辯的成長進步。台灣媒體今後在分析報導重大公共政策時,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最後,到本刊截稿為止(事實上出刊時間已因重大事件層出不窮而一延再延),總統緋聞疑雲風波與副總統放話懸案仍如滾雪球般漫延,其間牽涉的「新聞人」與「政治人」角色分際、「媒體高層」在緋聞與政爭中的角色、媒體是否善盡新聞自律與社會責任,以及副總統呂秀蓮控告新新聞周報的後續發展,皆已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切。

 本刊將密切注意總統緋聞風波的各種影響效應,在下期「目擊者」將以更完整的篇幅、周延的角度,深入探討新聞人與政治人之間的複雜糾葛、愛恨情仇。 (作者為「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MW}


回第二十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