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篇】

李旺台:我只要求不要百分之百支持宋楚瑜

採訪/何榮幸、蔡慧琳  整理/蔡慧琳

編按:李旺台曾任台灣時報採訪主任、黨外雜誌「八十年代」總編輯、民眾日報總編輯,現為自由時報副總編輯兼南部新聞中心主任,從事新聞工作廿餘年, 在台灣「重北輕南」的政經生態中,是南部極具代表性的資深新聞工作者 。

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九七九年發生在高雄的「美麗島事件」,當時我是台灣時報採訪主任,我到現場看過之後,覺得記者寫回來的稿子和我看到的不一樣,我就用平常心把我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當時報社擔心警總或國民黨文工會會來電話關切,壓力非常大。

美麗島事件先鎮後暴

 隔天打開報紙一看,一字不漏完整刊出我寫的報導,而且是唯一把現場寫得那麼清楚,讓讀者好似身歷其境的報導,很多朋友立刻打電話來關切:「你實在好大膽子啊!全國只有你這樣寫」。

 這篇文章會受到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把「鎮」跟「暴」誰先誰後的問題點出來,我看到的是「先鎮後暴」並把過程寫得很清楚,當時台北很多黨外雜誌都跑來向我查證實情,「怎麼都跟其他報紙不一樣?」,而我只是把所見所聞真實呈現而已,並沒有同情誰或立場問題。

 報禁解除前後南台灣的新聞生態有什麼不同?基本上,南台灣報紙搭配政治人物大型活動來促銷造勢的情形非常普遍,媒體有時扮演的是演講會主辦人,有時是協辦人,久而久之形成報社與有群眾魅力的政治人物密切互動的文化。

 我到民眾日報後發現,這個外來的媒體非常刻意與地方結合,比台灣時報更厲害,它甚至容忍報社的幹部去為政治人物站台演說,他們從不避諱表明身份,都會得到全場群眾的掌聲,其中媒體與被報導者界線的模糊可想而知。

南部報紙的同志關係

 不過,這種關係發展到後來有點緊張。因為彼此太過緊密了,政治人物把報社或記者當成他的「同志」,他不能接受你改變立場。

 當民眾日報在省長選舉決定支持宋楚瑜而不是陳定南時,每天有上百通來自黨外人士的電話,他們不是以讀者立場來罵,而是以「同志」口氣來指責你的「背叛」。不過,南部兩大報並沒有因此反省,自己與政治人物的關係是應該保持距離還是漸行漸遠。

 我離開民眾日報的原因,是在這種緊張關係持續到「凍省」爭議時,老闆直接交代要「百分之百」支持宋楚瑜:從第一版做到第四版,全部訪問支持宋楚瑜的各縣市長、議長、鄉鎮長,反對宋楚瑜的聲音就不要登。

 但我反對這種一面倒式的新聞處理,這樣對報社的信譽傷害太大,所以我主張用「七比三」或「八比二」的篇幅來做新聞,我分析利弊得失給老闆聽,但是老闆李哲朗堅持「宋楚瑜這個人很好,一定要挺」,我則仍然採用「七比三」或「八比二」的作法,第二天見報,老闆非常不高興,他認為我違逆他的意思,所以我選擇離開。

業採合一戕害專業

 我剛進新聞界的時候,發現有若干前輩在地方上具有份量,重要到他可以拿起電話就干涉公家單位的人事調動或影響預算編列情事,小一點的事如買車票或機票的優惠等,這種利用記者身分和特權的情形頗為普遍。近幾年來,老一輩的記者退休而新一輩的記者較少感染此種習性,可以說是一種進步。

 談到「業採合一」,民眾、台時都有這種制度。指令一下,苦的是地方記者,這與記者的新聞專業理念是衝突的,剛開始每個記者大多是天人交戰,到後來為了保住飯碗只好委曲求全。

 我則是來個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毛錢都不拉,報社知道我的脾氣,也不勉強我,每當選舉熱季,我主持編輯會議之後,老闆會把所有記者留下,再由總經理接著主持另外一個有關廣告事宜的會議。

 「業採合一」制度長遠來說,對記者都是一個莫大精神負擔,常需昧著良知去做明知錯誤的事,來台北工作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擺脫業採合一的折磨,我真的愉快多了。 {MW}


回第三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