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新聞人】

蘇福男和他的「阿蓮社區通訊」

一個都市記者的鄉村總體營造理想

文/林雅麗

他一向清楚「介入」與「深入」新聞現場的分際,也因為如此,在阿蓮社區通訊財務最困難的時候,他仍不出面募款。

向被同業號稱為「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蘇福男,這次又以「出走高雄」來證明他的理想,甚至一手創辦了「阿蓮社區通訊」社區報來實現他的理想與抱負。

 從七十九年開始在自由時報主跑高雄市文教、醫藥、衛生新聞起,一直到主跑藝文、大專院校、環保等,蘇福男接觸的都是報社中被認為比較有人文素養、文化氣息的路線,也符合他的溫文氣質,他的儒雅形象頗受肯定。

從都市出走

 因此當他在兩年前為了給孩子一處更寬廣自然的成長空間,不再受錮於都市叢林,也為了紓解自己平日繁忙的採訪工作壓力,而決定「出走」高雄這個充滿污染的城市,舉家搬遷到高雄縣阿蓮鄉時,多數的朋友不但不感到驚訝,反而羨 慕他實現夢想的勇氣。

 從此,他成了往返阿蓮與高雄市區的通勤記者,每天車程約一小時,他卻樂在其中,因為在那八十八戶連棟別墅社區,四周圍繞的是蓊鬱的山林果園,每天一大早帶著兩個兒子散步,陽光、空氣、綠意和大崗山,豐富了大人、小孩的視野和生活,一家人過得愜意極了。

 儘管不是阿蓮在地人,卻實實在在生活在阿蓮,對社區環境對地方事物的關心油然而生,但是地方人士對自己家鄉的關心,或說是這份關心的表達卻回應冷漠得讓他驚訝,他知道這是因為缺乏共同人文精神的溝通和維繫的結果,想要改變只能從拉近社區居民的距離著手,他想,一份登載地方人事物的刊物應該是他的著力點。

創辦社區刊物

 八十五年二月一日,「阿蓮社區通訊」社區報正式創刊,蘇福男成為一位辦報紙的記者,從採訪、撰稿、攝影、編輯到跑印刷廠,他都一手包辦了,無論是社區脈動、阿蓮大事紀、專題報導、還是地方人物、左鄰右舍,都吸引了地方人士的眼光,接著而來的是一連串的社區活動也動了起來,阿蓮鄉的社區總體營造開始。

 蘇福男除了白天在高雄市區從事採訪工作外,下班後或休假日又必須「出勤」,為社區報採訪撰稿,三更半夜不得眠是常有的事,加上創辦初期經費、人力不足的問題,都讓他身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所幸有另一半吳素慎自始無怨無悔的支持他,每次假日採訪,他也會帶著妻小同行,順便認識家鄉也增進親子感情,才稍稍紓緩工作壓力。

 然而一根蠟燭兩頭燒終究不是一般人可以長期忍受的,因此他也曾試圖請調回地方採訪,至少節省每天驅車奔波的精神體力,但是也因為他在地方「辦報」,不但臧否地方人事物,也常需要地方的人力、物力支援,在同時兼具報社記者的身分時,可能會「更方便」取得地方的資源,也可能介入地方的人事糾葛,都是報社所顧慮的。

堅守角色分際

 他個人也不諱言這一點,畢竟以現職記者身分去採訪被接受程度是較高的,各種資源的取得也較容易,但是他對於這點卻是相當有堅持的,新聞科班出身、多年的記者生涯以及個性使然,他一向清楚「介入」與「深入」新聞現場、新聞事件的分際,也因為如此,在阿蓮社區通訊財務最困難的時候,他仍不出面「募款」,畢竟只要是媒體,就不能失去監督的角色和立場,什麼身分都一樣。

 請調的念頭或許暫時放下了,發現社區、關心社區的心從未改變,白天他照跑高雄市藝文、醫藥新聞,工作之餘他仍穿梭在阿蓮大街小巷,角色互不衝突資源卻互有交流,一年半,出版了十期的阿蓮社區通訊,甚至將通訊連接上了網際網路,成為全國第一份上網的社區報。

 每個月出刊前,蘇福男依舊忙碌,每個人都看到阿蓮人在改變,阿蓮也在改變,蘇福男說自己正在進行一場寧靜革命! (作者為高雄地區新聞工作者){MW}


回第三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