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明明
十二月五號晚上十點,台北市的夜空迴盪著三種 不同的情緒,馬總部的亢奮,扁陣營的靜默,以及新黨黨部的不可置信。王建宣走到 大門外,向聚集的支持者說謝謝,壓抑許久的淚水,終於衝出眼眶,也模糊許多人的 視線。這一戰,真的讓大家跌破眼鏡。 跌破眼鏡的民意調查 王建宣半自嘲半自許式的預言,果然實現,不過最後跌破眼鏡的原因,恐怕連他自己 也萬萬沒想到。四萬四千票,幾乎是上屆選舉趙少康得票的十分之一,其他新黨選民 全部倒向馬英九,兩軍合流,大勝陳水扁七萬多票,這個數字,也是大部分所謂政治 觀察家始料未及的。 選前,多家媒體做過無數次民意調查,然而回顧這些數據,除了聯合報所做的調查是 馬英九一路領先,其他多數都顯示馬扁兩人互有勝負,甚至陳水扁還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弔詭的是,這些大異其趣的結果常被解釋為媒體立場的呈現。 但是無論如何,起碼在 選戰中後期,阿扁陣營釋放出的是樂觀的氛圍,預料若不大勝,至少也是險勝;不管 詢問主跑馬或扁的記者,得到的答案多是「陳水扁贏」。最後逆轉的關鍵,在於王建宣 的票數。 按照選前十天不得再公布民調資料的規定,報紙上不再刊登這些數字,但是私下的調查 仍在持續進行,根據了解,即使就在投票前夕,電話調查結果仍然顯示王建宣的支持率 在百分之七左右(王建宣實際得票率不到百分之三),新黨選民支持馬英九不是新聞, 但是什麼原因使得選民在最後一刻改變主意,卻是相當有趣的研究課題。而民意調查 此次在北高兩戰役同遭滑鐵盧,如何解讀這種現象以及未來的調查方式也勢必引起學者 的熱烈討論。 分裂投票與投票分裂症 開票之夜,當馬英九當選已成定局,新黨黨部來了一群不屬於政壇的知名訪客,這群 螢光幕上的熟面孔帶來鮮花與擁抱,表明各自從香港美國率團回來投票,致詞中對 王建宣無限推崇,正當在場記者都被感動得一塌糊塗時,卻話鋒一轉,坦承他們 「為了國家前途」把票投給馬英九,但是真對不起王建宣這樣「最好的人才」。 激動與感動明顯寫在他們臉上,但是這樣淚眼模糊的場景,無疑具有相當的無奈與 荒謬性。我們也看到,選前在報上刊登廣告痛責新黨的昔日名導演夫妻送來花籃表達 「感謝」;我們也聽到,多位社會上的意見領袖親身來訪或致電,自承﹂罪過」。 投張票需要掙扎到這種程度,這場選戰算是創下了紀錄。 信用破產的民調在選後重出江湖,這回它說有三成五民眾最肯定王建宣在選戰中的表現 ,遙遙領先馬扁的各兩成,而在表明投給馬英九的選民當中,有相當比例認為王建宣是 台北市長「最佳人選」,還有人私心希望王建宣當選。哎呀!看來這不只是分裂投票, 選民恐怕也得了「投票分裂症」。 一場不打算贏的選戰 對於新黨選民分裂投票的心理動機,外界已有太多分析,此處不再贅述。事實上,打從 馬英九宣布參選的第一天,就註定王建宣在選戰中的定位,競選幕僚也心知肚明,這是 一場「不打算贏的選戰」,並非出於主動意志,而是形勢所不得不然。 既然是不打算贏,當然就有不同於一般選戰的打法,王建宣選擇以「乾淨選舉」做為 主要訴求,即使輸了選舉,起碼在形象加分,也符合他個人對社會的使命感。至於 陳水扁陣營在選戰後期使出激將法,抨擊王建宣故意放水不努力選的說法,基本上也是 一種策略運用,畢竟每位候選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競選方式。 但是,做為一個命定的悲劇英雄,是否也有內心深處的期待呢?從幾次在電台訪問和 電視辯論會中公開肯定馬英九的人品優於陳水扁,到後來悄悄在「母雞帶小雞」的競選 廣告中加了一句「如果一定要放棄我」,看在有心人眼裡,認為已暗示到極限。 王建宣用兩個字形容自己競選的過程─「屈辱」─來自黨外,或許更來自黨內。 媒體角力 羅文嘉使勁撕報紙的一幕,至今仍深烙在許多新聞人的心版上,這個動作 也使得原本應站在觀察者位置的媒體,活生生被抬出來成為選舉活動的巨 型道具,羅文嘉撕報的舉動是否允當,或達成他所期望的效果,社會自有 評價。然而,所有媒體人不免自問,在處理選舉新聞上,是否真能毫無預 設立場? 報導內容向理念相近的政黨或政治人物靠攏,是台灣媒體環境的常態,選 戰開打沒多久,記者們私下早就把哪一家挺X,哪一家親X的媒體分得一 清二楚。這種情況在電視台更是明顯,有的電視台好不容易逮到候選人號 次當理由,播報順序一路「馬扁王」到底,卻也有人獨排眾議,偏偏要用 「扁馬王」,各擁其主毫不遮掩。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總是難免,但是做為主跑市長選聞的小組成員之一,我 想為台視新聞說句話,的的確確,在這次選戰當中,所接收來自採訪組長 的指令只有「公平」兩個字,每日新聞由三名分跑各黨候選人的記者輪流 主做,長度平均分配,誰也不能比誰多幾秒。我和邱顯辰及汪用和就好幾 次因技術上的無心疏失,被叮得滿頭包。 說也巧合,原本和友台呈現拉鋸 的收視率,在選前兩周竟然甩開糾纏,一路領先,壓力沈重的長官看著貼 在牆上的曲線圖喃喃自語:「觀眾總算有良心」。另一個指標是,觀眾打進 來的抗議電話明顯比以前選舉時期少,「好難得」─編輯台工讀妹妹如是說。 暫停老王賣瓜,再回到媒體角色的話題,「聯合報事件」讓所有傳播機引 為借鏡,但無論在事件過程中仗義直言者,唇亡齒寒者,甚至落井下石者 除了應合力維護媒體尊嚴之外,或許也應進一步思考,所謂的「平衡報導 」其實僅是「正確報導」的起點,它有時,便宜了謊言;更有時,反而掩 蓋了事實。值得期待的是,可以成長的空間何其寬廣! 辦公室裡的戰爭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洗手間裡被拉住,攀談起選舉話題,其中 試探口風者有之,分析選情者有之,最後就是曉以大義。 倒數一星期,部分同事桌上插起藍綠色小旗子,壁壘分明,動作也變得更 大。禮貌一點的,走到你面前像候選人的分身一般,懇請惠賜一票;激烈 一點的,對於不是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完全看不下去,非得痛批一番才過癮。 此時的辦公室,像個標籤印製廠,每個人毫無遺漏貼上一張,選聞記者在 外剛打完一場熱戰,往往回到營地又得面臨一場冷戰,真是苦不堪言。 選後,從各人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頭家」的行情,興奮過度者有之,聲 音低啞者有之,失意者互勉下次再來。桌上的小旗換成了標語,上書「瀟 灑面對選舉結果」。謝天謝地,我終於全身而退了! (作者為台視新聞部記者) {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