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驚爆點】

當媒體碰上衣食父母

文/張旻

時晚報因為報導「千面人恐嚇」事件,遭到統一超商的抵制動作,導致通路網路出現「阻塞」,日益壯大的通路已經是媒體傳佈的重要管道,使得身操言論大權的媒體不敢輕言得罪。而在媒體生態中,還有一個新聞版圖上的禁忌,就是廣告業者的新聞抵制,廣告與發行,一向是支撐媒體生存的兩大支柱,而廣告業主動輒以預算控制新聞的例子,在台灣的媒體中已經成為隱忍不發的深沈痛處。為了廣告難免投鼠忌器

為了廣告收入 難免投鼠忌器

 廣告控制或抵制新聞的案例,在媒體界比比皆是。以最近幾個月發生的案例來看,例如中晚報導千面人恐嚇案,引起統一企業不悅,一

 監督是媒體的天職,不過,當監督的對象變成了「衣食父母」時,要媒體在新聞上動刀,總是有點顧忌;而許多企業也看準了媒體的「投鼠忌器」,通常在事件爆發前,或是爆發時,都會以廣告預算對媒體新聞進行控管。

 這幾年興起的瘦身美容業,就是廣告與新聞經常衝突的例子。

 但是綜觀發生過的瘦身美容糾紛新聞,很少有被「指名道姓」的寫出來,原因是瘦身美容業超控十幾億元的廣告預算,沒有媒體敢得罪這樣的大客戶。

媒體分寸拿捏備感壓力

 對於新聞忠實報導與廣告業務壓力之間的拿捏,中晚總編輯黃清龍就表示,的確要十分的小心。他說,以報社處理消費糾紛新聞的立場,必須先確定消費者講的是事實,以避免因為同業間的競爭手段,造成對方的商譽受損。至於消費者如果公佈業者的名字,基本上,報社會分二階段處理,第一階段是公佈業別,但不公佈業主名稱。第二階段,如果該消費糾紛經消基會認定或是司法機關判決後,新聞處理就會公佈業者的名稱。

 不過,如果是經過求證後證明卻有此事的新聞,許多媒體在處理新聞上面還是會主觀的「自有設限」。例如在過年前,裕隆汽車發生勞資爭議兩名工會幹部遭到解聘,憤而上法院控告裕隆汽車,工會也展開一連串的抗爭活動,甚至發生怠工,但是這事件發生了一個多月,各媒體仍隻字未提。唯一報導該事件的新聞媒體是新新聞周刊,但是也再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媒體對裕隆汽車工運新聞的「冷漠性」,推究其原因,因為裕隆汽車一向是國內汽車廣告的大宗客戶,大家在新聞處理上可能有潛在性的壓力。 

處理財經新聞更是棘手 

 近年景氣不佳,企業跳票事件頻傳,讓許多媒體在處理財經新聞時,更加的棘手。今周刊總編輯蔡致中就表示,企業因為不滿新聞處理而抽廣告的行為,幾乎每個星期都發生,所有企業主都希望在媒體呈現的是正面的報導,但是站在財經媒體的角度,必須以「經濟正義」與「投資大眾利益」為出發點,至於業者的經濟抵制後果,則留給媒體經營者去承擔。

 編輯部可以在新聞前線在衝鋒陷陣,但是負責張羅生計的廣告部門,則需要面對顧客的直接抱怨。財訊月刊的廣告部經理李淑華就表示,身為廣告AE就得了解本身的媒體屬性,在媒體競爭的時代,廣告AE必須被教育,不能用廣告去主導新聞。不過,如果碰上因新聞處理而惹火廣告客戶,也得硬著頭皮去找客戶溝通。例如,財訊月刊前幾年因為搶先刊登長榮集團張榮發的自傳內容,引起張榮發的不悅,從此,財訊再也看不到長榮的廣告,廣告部門雖然多次登門解釋,但是歷經好幾年,仍未解凍。這種與報導事實無關,只是老闆個人好惡問題, 廣告部門只能期望「以時間換取空間」。 {MW}


回第十一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