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前發生的台視記者為追逐獨家新聞而造成刑事嫌犯棄保潛逃事件、收視率掛帥造成電視新聞高雷同度問題、SNG大量運用反而造成新聞品質低落等問題,其實都源於同一個問題,就是電視新聞相關操作者思考與反應能力,和電視媒體科技的長足發展產生落差所致。 簡而言之,今天的電視工作者,包括經營者、高階主管、記者、編輯及廣告業者操作電視新聞,就像擁有Window 98,設備齊全的電腦卻只能用來玩「接龍」或「踩地雷」遊戲。 全世界很少國家像台灣,小國寡民卻擁有四家極重視電視新聞的無線電視台,及五個全新聞的有線頻道,另外還有數個兼播新聞的綜合有線頻道,台灣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人口比例可能是全球之冠。 一窩蜂現象 台灣擁有這麼多的電視新聞頻道,卻未產生市場區隔現象,幾乎所有電視新聞頻道都播類似的新聞,無論中視、台視、華視或民視,甚至TVBS或東森,新聞雷同性極高。 日前李登輝總統批評中視社會新聞太多,中視頗覺得委屈。的確,社會新聞掛帥是電視新聞的整體政策,非中視所獨為。李總統對中視的批評,其實反映了很多人的心聲,電視新聞於晚間七時播出,正是多數家庭晚餐時間,螢光幕上確充塞著大量謀殺、意外事件、火災及種種血腥場面及衝突,愉快的晚餐立刻變得沉重。 李總統批評中視社會新聞掛帥後,中視開始重視影劇新聞,不久後,幾乎所有電視新聞都開始重視影劇新聞,一窩蜂現象極為明顯。 有線頻道的存在,本質在補充無線電視的不足,無線電視台屬大眾傳播媒介,必須滿足多數閱聽者的需求,少數閱聽者的需求被忽略了。有線電視的產生,彌補了此一缺憾,在西方世界,有線電視新聞極重視曲高和寡的高品味節目或社區鄰里服務性節目。 追逐收視率 台灣的有線電視台卻忽略市場區隔特性,與無線電視台追逐類似新聞,區隔性大眾如居於社會金字塔頂端的菁英階層或農民、勞工、婦女、銀髮族等,仍然得不到他們專屬的新聞。區里的服務性資訊依然受到忽略。 其次,台灣電視新聞雷同性問題,廣告公司其實要負很大的責任。這些年來,廣告公司為了量化電視的影響力,幾乎全盤接受SRT收視率調查,依據收視率調查結果分配廣告,電視台經營者及高階主管乃以追逐收視率為職志。 SRT收視率調查以十五秒為一個單位,電視新聞主管依據本身及友台的收視率變動分析觀眾的口味,結果得到很明確得訊息----觀眾喜歡看社會新聞,於是一窩蜂強調社會新聞。 無線電視台如此,有線電視亦然。大家共同追逐收視率、追逐相同的市場定位,因而使競爭更激烈,激烈的競爭使所有電視台更重視業績,業績掛帥迫使電視台更重視收視率變化,陷於惡性循環,不知伊於胡底。 宜做市場區隔 台灣的雜誌媒體,市場區隔概念運作最為成熟,一些雜誌定位明確,發行量不大,廣告業績卻極好,報紙也開始產生市場區隔概念,自由時報就是以「台灣優先」與兩大報區隔而瓜分市場。美國紐約時報雖然發行量不算最大,但其讀者購買力高,廣告業績獨占鰲頭。台灣的廣告界是否能在收視率量的調查外,加上閱聽者的社經地位及購買力分析,使收視率更精確。 台灣電視媒體的科技面進展的極為迅速,「數位媒體」----文字、影像及聲音均將以數位化方式壓縮處理,透過寬頻光纖電纜快速傳送,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打開電腦,依自己的需要選取新聞、電影、遊戲,業已指日可待。 不過,科技進展迅速,人的品質與能力卻未與時俱進,因而形成目前種種亂象,科技進展愈快,亂象更甚,值得深思。(作者為東森企劃部協理) {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