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我從不鼓勵別人早起,只是每天早上看到公車 、電聯車上一個個擠車趕上班的上班族,我就對台灣充滿希望與敬意。現在 ,因為有一個早上新開的節目要在台北的天空傳送開來,我內心更希望,聽 這個節目的聽眾,至少能對台灣的媒體重燃希望。 因為對台灣媒體環境的總體關心,有一群學界、新聞界、文化界的人士決 心共同成立『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能對媒體提供一個 反省的空間,同時希望透過其他觀察,讓台灣的媒體更進步。 平時,媒體僅負責報導與監督社會,除了極少數的媒體有雅量在自己的版 面或時段上進行內部反省外,大部分的媒體只是追逐新聞或節目商品的消費 ,有關自覺與反省的聲音實在不夠,但媒體影響深遠,更需要社會提出各種 善意的建議。因此,我們需要另一個管道來提供特別是針對媒體的各種意見 ,包括消費者的、從業人員的、其他專業領域上的等。 而且,這種自覺,如果能夠來自內部的反省,就更臻珍貴,不過,我們也 想像得到,這樣的意見並不為其他媒體所欣賞,報導的意願也不高。 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我們認為唯有自己擁有一定的發聲管道,方能夠在 這方面進行有系統的意見反映或具體觀察,所以,我們除了積極規劃以『媒 體觀察』為名的網站外,目前在台北之音頻道 FM107.7推出的『媒體觀察、 MEDIA WATCH 』節目,將打出第一炮。 節目時間訂在每週六上午八時到九時,節目中除了將針對新聞特定議題邀 請來賓進行討論外,另外還將開放觀眾叩應,以增加意見相互交流的機會。 很不同的是,基於對媒體生態的共同關心,這個節目是在所有參與者不付 酬勞的情況下得以實現。首先,節目主持人葉樹姍在第一次聽到這個構想, 並且了解到基金會正為籌募基金眉頭不展時,就慨允免費主持,不需支付任 何費用。而當時的台北之音台長徐璐因也是新聞界出身,基於同樣的心情也 同意不需支付任何費用給台北之音。 而這個幕後製作群的組成就更為『另類』,包括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 凱、中時晚報資深記者蘇嫻雅、中時報系資深記者彭慧仙、與筆者共四人一 同擔任幕後製作的工作,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學界與新聞工作者不同的思緒、 領域,以期針對各個不同領域進行觀察,再加上廣為收集消費者普遍的意見 ,希望能提供社會上一個不同的討論空間。 台灣出天空已經塞滿了各種聲音與節目,這個新的節目是一個新的嘗試, 也是新聞界另類聲音的展現。 {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