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

中國駐美使館 媒體現形記

文/何榮幸

李肇星在跟記者聊天時,不知電視還在實況轉播,破口大罵華盛頓時報是充滿偏見的報紙。


北約飛彈誤擊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以及考克斯報告公佈後,中國駐美大使館頓時成為媒體的熱門焦點。不但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成了電視台的搶手人物,駐美公使劉曉明與何亞非也四處奔波,一方面借媒體抗議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欺侮;另一方面也大罵美國保守派將中國「妖魔化」,居心不良。

  李肇星在考克斯報告發表後,曾在全美記者俱樂部召開記者會,不但痛批美國政客,還經過一番慎密的事前演練,好好地修理了媒體一番。借著批評美國媒體玩弄文字遊戲和干涉別國內政,把西方媒體強調的公正客觀和言論自由,罵得一文不值。其實,這種針鋒相對的場面,對於中國外交官和美國媒體而言,可謂屢見不鮮。

記者會多是立場宣示

  中國駐美大使館平日就有不定期的記者會,在一個媒體如此發達,而輿論力道又極為強勁的國家,中國當然也懂得溝通的重要,所以中國駐美大使館經常由發言人于樹寧出面,與華府媒體過招,說是溝通,但多半是澄清和反駁美國政壇或者媒體對中共人權、武器擴散或西藏問題的抨擊。

  在華府,很少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需要經常召開記者會為自己辯駁。再加上中國外交官態度保守,口徑一致,記者會多半是立場的宣示,鮮有新聞,因此,記者會往往是問題比答案精彩。有時候記者也會感到不耐,不免調侃發言人,何不把前次記者會的錄音帶拿出來播放。

  除了由中國外交官出面,有時中國訪美官員也會興起與媒體會會的念頭。例如中國宗教局副局長楊同祥曾在西藏精神領達賴訪美時,來美進行宗教之旅。有多年涉外經驗的官員與美國媒體都會出現雞同鴨講的場面,何況是缺乏現代世界觀的內地官員。楊同祥批評達賴是「分裂祖國的總頭目」,此話一出,不但現場記者多半眉頭緊皺,連中國大陸赴美的記者也猛搖頭。

  有時候,西方記者對於中國內政問題窮追猛打,不免發生記者與發言人口角戰的火爆場面。曾有一位記者不耐于樹寧總以人權是中國內政為由,一再指責美國撈過界,當場抓起麥克風與他爭辯,而且要于樹寧仔細拜讀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人權的保障。于樹寧也不甘示弱地表示,中國也有自己的憲法,中國人民的權利都受到憲法保障,美國人也該讀讀。雖然這名記者還有話要說,于樹寧已經示意把麥克風交給其他記者,來個相應不讀,氣得這位記者大叫攝影關掉機器,不必再聽下去。

  與前任駐美大使李道豫相比,曾經擔任過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的李肇星已經是位涉外經驗 豐富,較樂於接近媒體的中國官員,來自中國大陸的記者,對於李肇星都有不錯的評價。 整體而言,中國大使館的態度也慢慢趨於開放。但是,中國在華府的形象太差,產品 本身缺乏吸引力的情況下,推銷員縱然再有企圖心,也很難討好。

難脫指導輿論的習氣

  中國外交官還是脫不了政治指導輿論的習氣,動不動就要教導美國媒體如何寫新聞,把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批評一律與干涉內政掛鉤,自然很難被高舉新聞自由的美國媒體接受。李肇星與華府保守派大本營─華盛頓時報「的過節就是一例。李肇星在全美記者俱樂部的記者會結束後,並不知道電視仍在實況轉播,在台下和記者談天時,破口大罵華盛頓時報是一個對自己人傳教,充滿偏見的報紙。

  支持共和黨不遺餘力的華盛頓時報不但平日對中國的口誅筆伐毫不留情,對柯林頓政府也從不假辭色。李肇星上任之初,曾經「勇敢地」接受過華盛頓時報的午餐邀約,與該報編輯群暢談時政,結果第二天該報在頭版刊出李肇星的談話,但是從標題開始,就狠狠地修理李肇星的黷武心態,相信這次的溝通經驗令雙方十分難忘。

  美國媒體與中國官員的緊張關係,基本上是中美根本價值觀差異的反映。台灣媒體與中國官員在華府的互動又更獨特,由於中國的動向與台灣的安全息息相關,台灣媒體多半會與中國大使館保持連繫,即使是記者會的價值不高,許多記者仍願意到場聽聽。有些記者私下與中國駐美大使館官員也有飯局往來,套套交情,彼此交換一些背景資訊。

對台灣媒體充滿敵意

  基於語言和文化背景的接近,中國駐美官員和台灣記者談話時較有親切感,但是兩岸特殊的情勢,使中國官員對於台灣記者既想努力統戰,但是防範之心,往往又較西方媒體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總理朱鎔基訪美時,一群華文記者圍聚在朱鎔基下榻的布萊爾賓館外,一名台灣電視記者希望多了解朱鎔基的行程和訪賓資料,場外的中共外交官冷冷地問了一句「你是哪裡的?」聽到台灣記者報上名號後,他回上更冷的一句「我才不告訴你!」濃濃的敵意,令這名記者為之氣結。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共外交部軍控司司長沙祖康的演講會場上,一聽到被視為具有敵意的問題,中國官員本能的反應都是「你是那裡的?」而台灣記者的大名,似乎比美國的情報單位更能刺激中國官員的神經。朱鎔基訪美時的背景簡報,有幾場還限定外國媒體參加,台灣媒體敬謝不敏。

  台灣媒體不但採訪上遭逢中共的敵意,而且台灣記者被歸類為「第三國」記者,美國和中國對於發給台灣記者採訪證件都是相互推諉,把台灣記者當皮球踢。想進場採訪柯林頓總統與朱鎔基聯合記者會的台灣媒體,只好各憑本事和中美相關單位套交情,否則只有到會場外等著遞補缺席的記者席。這時候,台灣記者只能以「中國主權果然不及於台灣」來自我消遣。

  從戒嚴時代走來的台灣媒體,對於中國官員的演出,其實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民主化與媒體開放的腳步,早已使台灣媒體和中國官員的思考邏輯南轅北轍。兩岸之間的差距,華府的台灣記者更有體會。(作者為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 {MW}


回第十二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