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的信】

台灣加油!台灣記協加油!

文/曾明財

近在一本雜誌看到訪問某無線電視新聞部男主播的報導,內容包括他的生活品味、高級住宅、服飾、名車、蒐集藝術品及喜愛的紅酒等,令人羨慕不已。

 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同樣在多位電視台男女主播身上看的到,有的年薪數百萬元,甚至有如電視明星者。他們在部份媒體的影劇版,也保持著一定的曝光率。

 這是社會面一般民眾對台灣記者的認知嗎﹖或是積極投入新聞工作的年輕人追求的目標﹖或者只是極少數的誤解﹖

 事實上,我們自己在新聞圈內所了解的,第一線基層記者生活與待遇,與上述﹁名主播﹂確實有天壤之別。 或者所謂﹁名主播﹂,根本不被線上視為真正記者,這些﹁名主播﹂也早已不認為自己是記者,而是﹁名主播﹂。

 不管在台北、台中、高雄跑新聞,或從台北看天下,包括在被認為偏遠的雲林、台東等地工作,成為有影響力的記者,應不是高額年薪包裝成就他們,而是長時期採訪新聞被肯定,所建立起的地位。

 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各媒體幾乎投入全部人力、物力報導,震災新聞有不同層面,部份內容則因總統大選因素,被認為有泛政治考量。

 在先前搶救過程的報導,尤其電視台攝影機搶拍與競爭,致現場秩序大亂,外界對震災新聞處理的抨擊也不絕於耳。 近一個月來,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接獲反映,包括指責媒體如何如何,或記者協會應登高一呼整頓等,我們均虛心承擔。

 對於一竿子打翻船的批評,我們會建議就事論事,如果明確指出事例,有那些意見,可以提出來討論,但避免全盤否定或肯定。

 震災期間,新聞界有太多問題被檢討,有的甚至被指名道姓抨擊,但整體而言,基層記者的表現,應是正面居多。

 譬如,甚至舉上述﹁名主播﹂為例,如果以為台灣記者都那麼遜,那實在太誇張了。如果因少數媒體或﹁名主播﹂的新聞處理有爭議,而否定全盤,那也將抹煞多少兢兢業業記者的努力。

 對於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的定位與角色,連續幾番大事件後,我們深刻了解外界的期待,確實是我們要反省的。

 檢討震災新聞的處理、危機新聞應有的準則,進一步新聞倫理公約如何遵守,記者協會舉辦多場座談會,討論多少準則,我們謙卑的願提供大家參考。

 未來,我們則期望有實力要求貫徹自律,更盼每一位關心的朋友支持與鼓勵。 {MW}


回第十四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