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是誰讓媒體陷入瘋狂﹖

────台北市新聞處處長金溥聰的救災觀察

口述╱金溥聰 採訪、整理/編輯部

編按:在台北市東星大樓救災現場,傳播學者出身的台北市新聞處處 長金溥聰肩負起拉出警戒線、協調記者採訪的重責大任,過去在政大 新聞系向學生強調的新聞自律等理念,如今成了眼前刻不容緩的救災 協調要務之一。結束這段驚心動魄的救災經驗之後,金溥聰接受本刊 專訪,詳述其對媒體記者採訪重大災難新聞的第一手觀察與建議……


重大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像白曉燕命案這麼大的案子,我們不 能只指責新聞媒體不守紀律,也要問問看維持現場秩序的警方是否盡 到他們的職責?

以白曉燕命案及陳進興槍決案來看,警方根本沒有拉出封鎖線,而 記者所受的專業訓練就是要搶新聞,你今天不拉封鎖線等於是把關獵 犬的柵欄拉開,媒體很自然就會陷入一片瘋狂衝出去搶新聞﹔因此, 媒體縱然是暴露了其專業的缺點,但我們也要問,是誰放縱它這麼做 的?為什麼警方做不好管制工作或不建立一套遊戲規則,而是讓媒體 陷入瘋狂與混亂?

救災工作中的「憲兵班長」

 這次東星大樓救災現場約是在凌晨二點多鐘拉起封鎖線,但一直到 隔天上午我來現場指揮後,封鎖線才漸漸發揮效果。

我們嚴格禁止記者或不相關的人進入封鎖線內,以免妨礙救災人員 進行救災工作﹔消防局長也很高興的跟我講說,這是第一次沒有記者 拼命拉著他問說「死了多少人?」讓他們可以很專心地進行工作。 記者私底下都叫我「憲兵班長」,因為如果現場有記者溜進來,我 就去罵憲兵。憲兵一開始都不敢擋媒體,而媒體為了要進警戒線也兇 憲警人員,所以憲兵其實是滿腹委屈。

 後來因為我們嚴格執行封鎖線,也引起很多媒體記者的不滿。有記 者威脅說要在報紙上給馬市長難看,也有記者要脅:「我們都沒有批評 政府,如果這樣我們要批評政府」,有個老外記者甚至連Fuck You都罵 出來了,現場更有記者高喊:「還我新聞」。 但我還是很堅持救人應該擺在第一位,而且這個禁入的執行必須做 到一律公平,連我們自己新聞處的工作人員也都不許進封鎖線拍照, 只有蒐證與消防人員可以進去拍。

建立「資訊中心」的重要

 即使外交部的胡志強部長帶多明尼加總統來探視現場,隨行的記者 跟著進來,我也跟胡部長喊說,「部長,你這樣我會做不下去啦!」, 胡部長也很配合地趕緊把多國總統帶到封鎖線外。

 所以到後來媒體記者也都比較服氣,開始願意配合這個遊戲規則, 而一旦規則建立了,98%的媒體自制力都很高,秩序也都很好,所以其 實媒體也有很高的自律空間。

 不過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拉了封鎖線後,媒體對於資訊流通的需 求還是要被滿足,而且不是只給你想給的訊息,而是媒體問的你都該 給。

 以往媒體都各自去找救護站問、隨便抓一兩個消防人員、救災人員 來問,這個方式很不理想,也影響了這些人員的工作﹔且媒體問到的 往往不是第一線的人員,得到的消息可信度也很有問題,因此很容易 形成各種流言﹔所以「資訊中心」的功能很重要。

 這次新聞處便擔任了資訊中心的角色,我們聯絡各個第一線的人員, 定期快速的給予最正確的訊息,凡是記者問的問題,如果我不知道, 我就會去找負責的人問清楚,我們也定期把各種傷亡資料、市府的善 後工作資料列表紀錄並更新,並主動幫攝影記者找拍攝地點,開放一 定的空間提供媒體拍攝現場,但都以不干擾現場工作為原則。

 建立這個資訊中心的模式其實是有互利效果的,一方面媒體可以得 到快速準確的訊息,而新聞現場的秩序也得以維持。

媒體應建立自律規範

 在這次東星事件的採訪報導中,雖然大部分媒體後來都願意配合現 場的秩序,也對避免影響救災、避免騷擾家屬等原則有高度的共識, 但還是有少數記者假冒消防人員混進現場、到家屬區拍攝訪問家屬, 對這些零星的事件還是很令人遺憾。 而新聞媒體自律是否有比拉警戒線更好的方式呢?我們當然希望業 界能有自己一套自己的自律規範,譬如職前訓練、採訪守則或主管要 求記者謹守新聞倫理,而不是被動遵守我們(政府)的規定,這樣對媒體 也好一些。

 不過如果不是媒體或媒體負責人之間有一個協議或共識,要要求單 一記者遵守新聞自律是很難的,因為有時候不是記者愛出風頭、愛搶 新聞,而是記者如果搶不到新聞,他要怎麼跟主管交代? 所以除非媒體負責人也認為,為了新聞倫理即使獨漏也無所謂,但 這恐怕在大媒體比較可能有實現的空間。台灣目前並沒有媒體之間彼 此自律的協定或自律的組織,所以平時應該去推動這樣一個公約或共 識,而大媒體更應該從自己本身帶頭做起。 {MW}


回第十四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