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放大鏡】

媒體是操控股市的黑手﹖

解析證券新聞與股市的互動關係

文╱官谷人


曾有一個被新聞系老師拿來作教材的案例,工商時報證券版的多位證券記 者,自行籌組了一家投顧公司,而這些記者名字,被工商的對手報經濟日報用 一則短訊刊登出來。證券記者居然自行開投顧,如此新聞會客觀公正嗎?當然, 這些記者最後不是被報社調行政部門,就是自己走路……

說股市是所有資金的匯集所,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因為台北股市每天動輒 上百億千億的成交量,其中牽涉相當多團體及個人的利益。從去年底的金融風 暴開始,到日前發生台肥上市後出現的官商勾結弊案,每一個出事的上市公司, 都有許多利益糾葛其中,股市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而影響股價的變數相當多,包括公司營運狀況、法人資金、散戶資金、公司 資金、股票籌碼及相關信息面的報導,任何一項元素,都會對股價造成影響。 而其中,證券新聞也佔了將當大的影響力。以下對各項變數進行逐一的探討。

股價真的受到媒體的高度左右嗎?

 股價的屬性即在於受到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出現波動,若是經由媒體大肆報導 的消息,先不論是對或錯,都會先反映在股市上。媒體對股市的影響力可見一 般。

 去年底因為企業交叉持股而引爆股市危機的金融風暴,就有不少市場消息將 矛頭指向媒體。認為是媒體先小題大作,將一般企業常見的護盤手法,在報章 上揭露,而引起散戶恐慌,導致持股信心崩盤,砍出持股而導致股價重挫。

 但是若要從這個角度探討,則必須研究股價是否有所謂的合理價位?上市公 司護盤的理由何在?子公司為什麼要在某些價位買進母公司股票?買進股票對 於公司的經營有何改善?或是能幫助公司增加獲利嗎?能幫助小股東分紅嗎? 媒體報導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僅是盡到監督的責任吧!

要了解股市受到媒體的影響程度,也不能不清楚股價漲跌的理由。

 若說股市如賭場,其實不為過。因為股價上漲的因素有很多,資金其實是最 關鍵的一環。任何賭局都是一樣,不管你的牌有多好,若是沒有下注的籌碼, 也賺不了錢。

 因此,不管任何上市公司的業績如何看好,若是沒有資金進場買該公司的股 票。則這家公司股價將只維持在面額十元。就因為有資金進入,以高價買進, 因此可以拉抬該股股價。其實,任何一個交易市場,或是任何一樣商品的價格, 都是採取其買賣價位的平均值而決定的。因此,先不管公司的基本面如何如何, 若是有資金介入炒股,則股價自然就會上漲。

 而股價一漲,自然吸引投資人的目光,預期繼續上漲的心理就會出現,再加 上台灣的股市中散戶組成成分居多,散戶的資訊來源較為貧乏,一看到股價上 漲,再加上媒體或是第四台報明牌,大部分的散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去 先買再說。因此不論其理由為何,就有追價買盤出現。

媒體扮演市場主力的東風?

 除了有賭博的籌碼外,這場賭局中你是否會贏,當然牽涉到開出來的牌是否 漂亮。總不能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吧!這時,媒體相關報導的順水推舟,就扮 演了東風的角色。

 常見的手法,是金主看到相關新聞報導,就進場拉抬股價。而媒體再從股價 的變動著手,刊出相關報導。如此,股價一漲,就有針對該股的正面報導,散 戶看到這個消息,再進場追價,股價就是這樣炒作出來的。

 因此,所謂的證券新聞,就是會影響股價的新聞。或是報導股價為何波動的 新聞。在所有的新聞版面上,證券新聞的屬性最特殊。不同於其餘新聞的最主 要因素,即在於其每一篇報導,皆和錢脫不了干係。

媒體是散戶雄兵的總司令?

 散戶買股票的動機,絕不是因為無聊,而是看好該公司的營運前景,進行長 線的投資佈局。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獲取短線的價差。因此台股當沖客佔了每 天成交值相當大的比例。而市場傳言或是媒體報導,則成為散戶買賣股票的主 要判斷依據。而如此不科學的買股動作,使得台灣散戶成為很好的坑殺對象。 也使得媒體對於散戶的動向具有高度的影響能力。

 當然,論者可以說散戶或是投資人應該先將股價上漲的理由釐清,再作正確 的投資。因為沒有正確的消息而進入買股,若是被套牢,也只能怪自己太貪心。 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台灣的股市夠透明嗎?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財務真的沒有 問題嗎?主管機關所設立的監視制度是否真的能保障所有投資人權益,或僅是 維護部分人的利益?

上市公司問題不小,媒體難虧全貌,散戶風險極大。

 在改善營運的考量上,股市是相當豐沛的籌資管道,其立意甚佳。但是國內 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心態卻不良,想要從股市中撈錢的老闆所在多有,公司上市 只是將每股面額十元的股票,換成溢價高出十元許多倍的鈔票而已。再加上台 灣上市公司普遍為家族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通常是重疊的,上市公司的股權 也無法高度分散,因此常出現公司上市後,股權仍集中在公司老闆手上的奇怪 現象。

 而股權集中,炒作就方便。再加上公司若與市場主力結合炒作,則無往不利。 股市的消息來自四面八方,即使是每天在股市中採訪新聞的證券記者,都未必 能釐清所有的資訊,而聽信市場傳言遭套牢或是被金主出賣的更不在少數。何 況是在資訊最末梢的散戶。

 台股中的百萬散戶就在這種資訊不夠透明的投資環境中,遭到層層剝削。甚 至在股票被斷頭,一無所有之際,還要自怨自艾的說自己幹麼那麼貪心。

政府未盡監督責任,媒體僅能訴諸公論

 說股市是賭場沒有錯,但是政府既然成立了這個交易市場,就必須設立公平 的交易制度及環境。而不是在收取大筆的證交稅後,還回過頭來說誰叫你們要 自己進場賭博。就像是任何一個賭場的老闆,如果耍老千,怎麼會有賭客願意 再進場?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若是某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獲得投資人的認同,則是否媒體 報導其財務狀況,就會高度影響投資人的判斷?

 因此倒不如說,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問題皆不算少,而媒體僅是善盡其監督 的責任,將一般人所不能了解的上市公司財務問題,攤諸陽光之下,

證券記者到底是股價的報導者,或是股價的影響者?

 若要探討證券記者、證券新聞及股價之間的關係,必須先從證券記者的角色 談起。因為證券記者到底是股價的報導者,或是股價的影響者,就有相當大的 差異。但是這二者,卻難以劃分的如此清楚。

 長時間在買進賣出的股市中採訪,外界就常常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證券記 者,認為在肥水不少的證券圈中,必然滿身銅臭味。但是資深證券記者常常會 說,幹證券記者未必能從股票上賺到錢,但是卻被外界視為撈了不少油水。所 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因為,若說有內線消息,記者也通常是最後一個知道,而當金主或是公司要 將消息放給記者時,其居心通常不良。因為他們總是希望能透過媒體的報導, 吸引更多的散戶上車。

證券記者爭議性不小

 由於證券記者本身爭議性也頗大,難怪去年底金融風暴,新黨竟將企業風暴 的矛頭對準媒體,顯見大家對媒體並非有全然的信任感。

 雖然媒體對於上市公司有責無旁貸的監督責任,但是外界對於媒體記者依然 有好奇心,認為這些財經記者,既然如此貼近上市公司的經營者,是否有所謂 的「內線消息」,而在股票的漲跌上,是否會「春江水暖鴨先知」?

 這些媒體上的財經股市新聞,可信度有多高?投資人是否是新聞報導下的祭 品?對於這些疑問,投資人有質疑的權利,而財經記者也有答覆的義務。因為, 媒體目前對此部份的自律及規範,實在是太缺乏了。

 而台灣證券新聞界,也存在與美國相異的情況。在美國,證券記者通常被要 求不可以買賣股票,以避免影響寫作的客觀性。但是在台灣,證券記者若不會 玩股票,會被認為寫出來的證券新聞「沒有味道」,無法影響股價。這種迥異的 價值觀,使得台灣的證券記者深深的涉入股市。

 而證券記者除了自己會買賣股票外,還有深受外界詬病的,就是在新聞處理 上勢必與利益脫不了干係。其中,股價的炒作是一種方式,而隱惡揚善選擇性 的處理新聞,更是用以交換利益的最佳管道。

 去年有一個被新聞系老師拿來作教材的案例,工商時報證券版的多位證券記 者,自行籌組了一家投顧公司,而這些記者名字,被工商的對手報經濟日報用 一則短訊刊登出來。證券記者居然自行開投顧,如此新聞會客觀公正嗎?當然, 這些記者最後不是被報社調行政部門,就是自己走路。

 最近期的例子,是去年底因為集團企業交叉持股,在公司無力護盤之後股價 重挫,台股大跌而引發的連鎖性金融風暴時,中國晚報的馬姓財經記者,因為 涉嫌向國豐集團要求十五萬元的廣告費用未果,而威脅將報導該集團可能引爆 財務危機的新聞。而遭到國豐集團檢舉,該名記者並受到調查局的約談。

 此事件當時引起媒體一片「白色恐怖」風聲,深恐報導任何不利於股價上漲 的消息,都將被指控為空頭指標,一時之間人人自危。但是這種「証券記者的 白色恐怖」,卻似乎無法得到大多數同業以及讀者的認同。

調查局打蒼蠅不打老虎,上市公司罩門太多

 深究調查局的動作,主要目的雖在於「嚇阻」媒體的不當報導。但是去年底 的金融風暴,與其說是因為媒體報導出公司的負面財務消息而引發的,不如說 上市公司的問題真的不少。不然,媒體也無法無中生有。

 當時台股一片風聲鶴唳,任何被點名有財務危機的上市公司,股價皆莫名其 面的重挫。而證券新聞不僅有助長效果,也有助跌的效果。當股價一跌,針對 該公司相關財務問題的報導即競相出爐,而建築在薄弱投資信心的股價,當媒 體有任何不利的相關報導出現後,投資信心立即潰散,股價就會重挫。若買盤 未現,股價當然無法止跌。

 這時若是公司著墨股價過深,長時間買進自家股票,並用股票質押借款,印 股票換鈔票。當股價一跌,銀行的質押斷頭就換出籠,金融市場即出現骨牌般 的連鎖效應。

 因為股市金融市場的特殊屬性,使得市場極為脆弱。而去年底市場將股市空 頭鎖定媒體,並非沒有道理。但若是公司正派經營,不干涉股價,沒有想從股 市中獲利的念頭,股價漲跌對於公司的營運自然不會造成影響。也不會像去年 底的國產汽車般,因為股價暴跌,公司幾近破產。

 所有的新聞記者都知道,當一則消息出來時,最難的不是去報導這則新聞, 而是如何進行訊息的求證,以免為人作嫁。而證券新聞因為牽涉到立即而龐大 的利益,在求證過程中更添難度,如何做出公正、完整而客觀的新聞,證券記 者面臨的壓力,確實較其他路線的記者更巨大、更沈重。 (作者為財經專業媒體新聞工作者) {MW}


回第十五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