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品質仍是新聞命脈

────訪張育章談「新」新聞時代

文/王維菁


內第一份原生電子報「明日報」出爐,社會對網路新聞或電子報的話題程度也急速上升。到底網路新聞對新聞產製過程的影響如何?電子新聞又產生了哪些新問題?面對E未來,傳統報業又怎麼因應?

網路新聞與新聞形式的改變

  網路與電子報對新聞產製、書寫、甚至新聞價值是不是會造成影響?南方電子報的媒體觀察者張育章表示,由於網路的通路較傳統報業通路更具彈性,面對的競爭壓力也更大,因此網路新聞亟需奠定自己的新聞特色與價值;另外張育章也認為,網路新聞出現後,由於版面限制變小,因此新聞選擇的必要性跟著降低,加上讀者互動與網路上的資料極可能也被納入新聞產製內容裡,因此未來新聞的來源會更豐富,不像傳統新聞僅固守政治或某些特定新聞路線、來源。

新新聞工作者的出現

  張育章也認為,未來新的新聞職務將要產生,一是網路資料的收集、判讀與分析者,二是專門負責和讀者進行新聞互動、並將互動再製為新聞內容的網路新聞工作者;其次由於網路的互動性很強,因此未來記者僅聽命於新聞室規範的傾向會比較減低,進而加重的影響則是讀者即時的互動與意見反應,也就是讀者對新聞記者的監督力量變強。

記者的作家化與明星化

  而在版面與新聞選擇價值放鬆、新聞管道增加以及讀者意見變強的狀態下,張育章說記者將有更大的、由編輯室中被解放出來的空間,也更有獨立自主工作的條件,因此未來文字記者的角色可能更為「作家化」,也可能更「明星化」,但其建立自身風格的空間將會持續增加。

新聞廣告化與利益化的傾向

  再者,由於網站新聞、電子報的獲利來源極為複雜,可能包括直接的廣告、付費廣告連結(link)、網路上的電子商務、網路上的策略聯盟、附屬相關公司的廣告連結,加上訂戶、轉載授權、資料庫使用、甚至買下新聞內容等都可能是網路新聞的獲利來源,而獲利來源的複雜化也直接影響了新聞產製內容,張育章表示,網路新聞與利益掛勾、或新聞廣告化、公關化,新聞、廣告不分的現象比傳統報業嚴重許多,也更需要趕緊建立「網路的新聞倫理」來維護新聞的專業與真實性等重要價值,否則網路新聞將只淪為資本宣傳的工具,也會失去讀者對網路新聞的信任。

對現今網路新聞的觀察

  張育章對現今網路新聞最大的批評就是:新聞公關化、利益化的情況十分嚴重,而沒有新聞倫理可資規範,他舉例說明,在新聞內容下的連結(link)有些是新聞內容需要,但有些則是廣告、電子商務或企業自己的宣傳,這些連結應該明白標示是編輯為內容需要而設,或是廣告、電子商務與宣傳連結,如此才合於新聞與廣告分離的專業倫理。

  而對於網路新聞即時更新、沒有則數限制的現狀,張育章表示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特別是現有報業經營者經營電子新聞更不可放棄對自己原有新聞品質的要求,陷入與新媒體爭快、爭新、爭多的死胡同中,張育章表示,「求新、求快、求多」的新聞價值不但導致新聞的瑣碎化、膚淺化、與品質不良外,根本沒有考慮到讀者其實還是想讀「好」的新聞,而不一定會想看那些追求速度下產生的大量的、瑣碎的、同質化的且無質感的新聞,他以月刊、週刊新聞可以生存為例來說明,其實大部分新聞要講求的是品質,只有少部分新聞側重時效性,他也認為面對那麼大量、沒有 重要性區別的新聞,讀者不但會困惑、疲倦,且其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可能跟著零碎化,失去對社會較全觀的瞭解。

傳統報業的因應

  張育章最後也提出他對傳統報業的建議,張育章表示,在廣告量被新媒體瓜分、紙價持續上漲的環境下,傳統報業的經濟價值顯然會持續下降,因此即早將網路架構進報業的新聞事業是首先且必要的工作,再者,在報紙經營部分,報業也必須盡快釐清自己的定位,看是要做質報、還是量報,要怎麼在新聞媒體裡建立特色、吸引讀者,如此才不會失去與其他新聞媒體競爭的能力,此外,花更多時間捕捉新聞真實、追求新聞品質,和時效、新聞則數的電子新聞進行區隔,這樣傳統報業才能免於被淘汰的命運。(作者為自由時報記者){MW}


回第十六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