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榮幸
總統大選政權變天後,對於陳水扁新政府所提出的各種改革願景,社會各界同時存在高度期待與疑慮觀望的複雜心情,我們則對新政府如何「推動媒體改造以充實民主社會最需要的公共空間」、「建構讓新聞工作者更有專業尊嚴的健全傳播環境」格外關切。 回顧台灣媒體改造運動歷史,其實是一步一腳步的艱辛走過,才能累積今日台灣社會對於「黨政軍退出三台」等理念的高度共識。 在政治高壓的戒嚴年代,藉著警備總部與黨外雜誌彷彿永無止境的查禁、偷印過程,以及鄭南榕等人前仆後繼的犧牲努力,台灣民眾逐漸了解到言論自由的可貴;解嚴後地下電台風起雲湧,已是台灣社會力對於僵化保守傳播生態的具體抗告;一九九三年澄社學者發表「解構廣電媒體」專書,一九九五年澄社、台教會、台灣記協等民間團體共同發起「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則更是民間力量對於媒體遲未改造所發出的抗議怒吼。 承繼長時間累積的民間期待後,新總統陳水扁在競選期間提出了包括下列重要面向的「新中間傳播政策」:
持平而論,陳水扁上述傳播政見已經描繪出一個相對進步的媒體改造願景,其結構性、制度性健全台灣傳播環境的改革方向,的確令人賦予深切寄望;但我們也很清楚,任何進步的改革理念都不可能自動實現,新政府固然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展現落實上述政見的誠意與決心,民間社會也同樣必須在此媒體改造歷史契機持續監督施壓,才能在民間外部壓力、政府內部行動的複雜互動關係中,確保媒體改造的空間與可能性。 本期「目擊者」就是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完整、深入探討新政府如何兌現其標榜的「新中間傳播政策」。我們相信,媒體改造不僅是政府無可迴避的深刻責任,更是每一個現代公民努力讓台灣更好的重要使命。五二○陳水扁新政府宣誓就職,只是再次啟動這種責任與使命的開始。 讓我們共同迎向、掌握媒體改造的歷史契機! (作者為「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 {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