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我來華視是扮演抗壓的角色

────專訪華視副總經理徐璐談新聞改革方向

採訪/何榮幸、李淨瑜 整理/李凈瑜

編按:在新政府第一波媒體高層人事佈局中,新聞記者出身、與陳水扁陣營關係良好的華視副總經理徐璐備受矚目,她一方面被外界視為「媒體改革指標」,另一方面卻被部分人士解讀為「扁政府控制媒體的工具」,本刊特別深度專訪徐璐,讓外界了解徐璐進入華視至今的心路歷程,並且提供外界檢驗新政府傳播政策與人事考量的參考。


問:妳是第一個基層記者出身的華視高層主管,進入華視督導新聞部至今的心情如何?

 答:我在離開自立報系之後投身「台北之音」,在「台北之音」的六年當中,其實我已經有部分脫離記者的角色扮演,也就是由記者的角色轉化成媒體經營管理者,但我仍然選擇督導新聞部,主要的考量是:一、我過去建立的新聞基礎比較深、新聞經驗比較豐厚,二、媒體在台灣現狀中最能夠發揮影響力的部分,就是新聞,三、我對數位網路很有興趣,這也與新聞發展密切相關。

 其實,在電視新聞這個領域,我絕對不會比李四端專業,但我認為華視新聞還是可以在這些方面加強:

 第一、華視本身的企業文化,由於過去的軍方色彩,有著它保守的一面,可是相形之下,也比較不會商業掛帥,所以我覺得它可以有一個比較好一點的基礎。我覺得華視新聞在過去兩三年來,尤其在李四端到任後,及現在的新聞部經理努力之下,比其他兩台的基礎要好,我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努力。

 第二、我認為可以把新聞的影響力加大,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下把新聞的戰線略為延長,但能否執行,現在還在討論。這是我一上任就和李四端及新聞部經理所談的共識,他們也是這樣的思考,所以成為大家有志一同,可以去實踐的一個方向。

 我當初到任時,就知道「官派」與「空降」的污名是跑不掉的,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經驗,因為我一向被稱為「苦海女神龍」,一向是扮演從無到有的開創者角色,但今天這個角色卻是新政府給我的。

 但重要的是,今天,新政府已經不可以再來干預新聞了,我對於新政府在第一波的人事佈局上,不能按照當初我們的理想,已經相當失望,由媒體經營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官派至少有個好處,就是新政府再也不能干預電視台的新聞,我覺得我待在新聞部,可以做到抗壓的角色。

問:新政府在與你談論這份工作時,是否曾有這樣的暗示:希望你來「整頓」好華視新聞?

 答:完全沒有。華視副總經理人事案原本不在新政府的規劃裡,它來得非常突然,新政府上台,對無線電視台的人事可能有些意圖,台視最後怎麼演變成為賴國洲,這是我所不了解的。而華視是軍方的電視台,後來軍方讓出一席副總,我完全不知道過程發展,而當新政府獲知有一個副總職缺,直到我被通知任命,其間只有五天時間。

 由接觸到正式任命,從頭到尾都是非常匆促,而我與新政府只有幾個重點交談,首先,新政府的態度並不是建構在支配者的角色來要求我整頓執行,而是讓我覺得我是受邀來做事。雖然現行的媒體政策未明,但電視台的軟體提升的腳步是不能停的,無線台內部也需要有些新血,政策及經營管理層面都需要有些新人,出現一些有想法有理想的新人,媒體的改革是慢慢會走的,而現在有個能完成想法的職位,又有適合的人選推薦。

 我告知新政府,我是不聽話的,他們笑說沒有人要求你聽話,有了這樣的態度之後,我才開始思量這事,而談話就這樣結束。接下來新聞就吵得風風雨雨,「挨罵」這件事是我在考慮要不要接任的一個考量,在媒體改革中扮演這樣的角色,是我自己沒想過的。

問:妳如何面對外界的質疑?

 答:其實新政府沒有想像中央求支配干預,是讓我覺得可以去考慮的。

 我與身邊比較親近的資深新聞記者朋友談,鼓勵我來實行的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五至九十九,副總職位的挑戰性是很大的,對於這兩年的工作有幾個考量,第一、是檢驗自己的能力,第二、是期待對這個電視環境能不能做出一點點事,以這樣的觀點來評估,後來面對學者和輿論的說法,而那些談法都是與我們的想法相同,所以沒什麼好反駁的,只有實踐,實踐這樣的想法,這是最重要的。

 我進來時不是很確定能夠做多少,華視過去給人感覺是比較保守的,但事情是要長久檢驗的,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還不錯,因為我們的團隊是新的,有著新氣象、新格局,所以我還滿樂觀滿開心的。

問:妳認為應該如何讓電視新聞的品質更加提升?

 答:我想,無論就哪一個角度來檢驗,現行新聞問題不外乎:色情、社會負面、血腥暴力,及太向當權者靠攏的問題。

 若就這點,我對李四端的專業還滿肯定的,我們不要靠色情娛樂新聞,收視率也沒掉,我們也不會去做太表態的東西;再來就是監督政府,我希望華視新聞在未來會做得到,我覺得要監督政府,基本上善意和專業是很重要的。

問:你怎麼看台視董事長賴國洲、總經理胡元輝的人事案?

 答:這點就覺得比較尷尬,因為我也是「共犯」。像華視就沒有播報這個新聞,同業不批評同業,這在美國也是,假若我批評賴國洲,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日前接受其他媒體訪談時,都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大家都問,今天你是以一個專業的媒體工作者接受這個華視副總職位,我當然希望接受挑戰與考驗,但今天誰來進行這專業的辨別認定?這樣的問題,假如出現在一般企業裡,泰半是交由股東大會、董事會裁定權責。所以,在今天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專業,他也覺得他專業,所以我沒有評斷的立場。

問:部分學者提出了華視應該公共化的建議,妳對公共化的看法為何?

 答:起初,公共化的概念被提出時,泰半被誤解成公共電視台化。

 而後,在不斷的思辨過程中逐漸顯現,公共化的基石是建築在精神上,也就是回歸專業且優質的電視理念;但這部分似乎仍解釋得不夠清楚,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但若就我個人來看待公共化這問題,就先前大家一直所誤解的公共電視台化,無論就理想或實質,均有窒礙難行之處。在理想的部分,是現已存在了公共電視台;就務實層面來看,花費一百億來購買,立法院不予通過。

 所以,我個人認為,在現今經營法則必然走向市場機制的時代,在無線電視台仍使用公共資源經營的前提下,它必然須負起社會責任,所以,應在盈餘中提撥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使用在提升節目品質,及回饋於員工福利……等。至於監督,則應該建構在執照的核發,嚴格審核其股權結構、節目品質,並且由獨立的傳播委員會核准,嚴格執行評核要求,方是為達到優質電視台,也就是公共化精神的不二法門。

問:那麼也就是說,電視台執照不該再交由新聞局核發?

 答:我個人較為傾向交由位階高於新聞局,而且最好是較不具官方色彩的獨立單位。因為,我們都知道,政府是不該介入媒體,政府該執行的是制定規範,所以類似傳播委員會的機構來執行,是比較明確的。也就是說實際上的公共化並不可行,至少是,第一、獨立傳播委員會進行實質上執照的核發、節目的監督,第二、在經費提撥回饋節目品質,落實員工福利,均是未來無線電視台實踐的目標。

問:三台目前面臨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嚴峻挑戰,談談你的看法?

 答:我認為三台必須要做出區隔性,但現在這方面還沒有做好。有線新聞台強調完全新聞、整點播報,所以立即性很強,大量使用SNG,逐漸成為現行有線台的播報手法。所以無線新聞能否走出自己的路線,朝深度報導的方向發展,除一般告知性的新聞播報外,多提供一些經過整理、具有深度的專題性新聞,建立有線與無線新聞的市場區隔,是我認為無線電視新聞未來可取得生存的空間。

 另外,民間監督的力量,還是最重要的本質。不要單一的冀望政府自省的可能,開放競爭,包括民間監督的持續力量,才是完成媒體改革的動力。 {MW}


回第十九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