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不景氣寒冬中的新聞工作者

文/何榮幸

路媒體「明日報」沒有明日,許多平面與電子媒體也紛傳裁員、減薪,這個冬天,台灣新聞工作者在經濟不景氣中過得提心吊膽、人人自危,不知道春天會以什麼樣的面貌來臨。

 媒體經營環境的險峻,與各行各業相較下甚至尤有過之。今年初各媒體年終獎金大幅縮水,其實只是反映這股景氣嚴冬的前兆;「明日報」於二月二十一日突然宣布停刊,半數員工遭到資遣、半數轉進「壹傳媒」的員工前途未卜,則引爆媒體經營危機序曲;目前許多媒體傳出的裁員、減薪甚至關門訊息,更具體反映出新聞工作者的載浮載沈。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網路狂潮急速退燒,大型網站不是無以為繼,便是大幅裁員,台灣又如何能例外?因此,「明日報」停刊容或在許多人預料之中。然而,僅僅在一年前「明日報」成立之初,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預見,網路「本夢比」願景會如此快速幻滅,撇開種種後見之明不談,「明日報」的突然消失仍然令人大吃一驚。

 網路原生媒體到底是不是一種「錯誤的號召」?其評斷儘管見仁見智。但是,「明日報」走入歷史所暴露出台灣網路基本環境的孱弱、媒體市場「大者恆大」的惡質競爭、媒體基層員工的缺乏保障,卻已值得台灣社會於此時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紙張價格成本提高、訂戶人口逐漸飽和、電子媒體強勢威脅,都已使得台灣平面媒體面臨巨大經營困境;而同質性過高、SNG等經營成本可觀、過度擴張造成的體質虛空,則是台灣電子媒體必須面對的嚴重警訊。   

 因此,「明日報」走入歷史並不能視為孤立的個案,而毋寧是台灣媒體生態殘缺不全,經濟景氣低迷不振的結構因素使然。媒體大幅報導各行各業在不景氣中搖搖欲墜之際,何嘗不是對於自己處境的真實寫照?新聞工作者在飯碗堪虞、轉業困難的高度危機中,是否更應反思自己平日忽略的基本勞工意識? 

 而令人同樣憂慮的是,台灣媒體原本被外界詬病的羶色腥傾向,在香港「壹傳媒」集團來勢洶洶之際,未來發展恐怕只會更加怵目驚心。「壹傳媒」相關刊物在香港固然暢銷風行,但卻早有煽情炒作人性偷窺欲望、低價傾銷惡質競爭之評價,如今該集團宣稱初期將投入五億元打入台灣市場,未來台灣媒體內容是否更將每下愈況,也是社會各界矚目焦點。

 本期「目擊者」將深入探討「明日報」停刊在網路發展、媒體競爭、員工心情、勞工權益等各方面具有的社會意義,並且分析「壹傳媒」集團進軍台灣所產生的衝擊。

 我們期待媒體經營者在不景氣困境中堅持理念,不能輕易放棄媒體具有的社會公器與社會責任;我們也期待新聞工作者認清現實處境,在不景氣寒冬中更加相濡以沫、緊密團結。 (作者為「目擊者」總編輯) {MW}


回第二十二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