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

寫歷史的文化記者

────菜鳥記者也能帶動時代風潮

文/王蘭芬


為經濟不景氣及媒體暴增,大的新聞媒體已多年不曾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招考,對於許多有志於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同學來說,可能會吃一點虧。

 不過雖然不對外招考,各大媒體仍會有出缺的情況,只有缺幾個人時,通常會以向其他媒體挖角或請報社工作人員代為詢問是否有適當人選。所以有兩點變得很重要,一是先進入你想跑的路線的相關行業中工作,不需太在乎媒體大小或是公司有不有名,應關注的是那個工作是不是你最想做的行業;第二點就是開創豐沛人脈,並勤於保持聯絡,請他們一有機會就告訴你。

 如果焦點是放在當文化藝術版面的記者,年輕的畢業生有劣勢也有優勢。

 劣勢是大媒體的文化記者大都待了很久很久,資格相當老,很少有出缺的情況。但也就是因為大家資格都很老,年輕人有了開創新領域的機會。

 網路時代帶來的除了是科技上的衝擊,對文化藝術也影響很大。大部分的資深記者不懂得網路文化,也很難去學著了解新科技在文化藝術上的應用。可是媒體偏偏又是需要跟隨最新潮流的行業,這時候年輕一代的機會就來了。

 以我自己來說,在跑了五年的影劇新聞後進入文化版,要跑古蹟、古典音樂、戲劇、美術,都比不上在該領域已跑了十多年早已是專家的老記者,我唯一能發展、開創新專業的機會就是網路。

 網路文學在兩年前根本是沒有人懂、沒有多少人注意,也沒有人系統地去加以整理分析的領域,但我上BBS時發現它有著驚人能量與不可限量的遠景,於是積極跟主管提議這條路線。

 起初沒有人在乎,其他友報或媒體也沒有人跑。這種開發新專業的工作很孤獨,也常被資深記者拿來開玩笑,可是那種「只有你知道自己正在寫歷史」的感覺真是成就感十足。

 隨著我的系列專題報導,文化界開始注意,沒多久許多文學、出版單位開始跟進,模仿我的路線製作專題,出版社也開始經營網路文學路線,並且竟在不景氣開始賺錢。每天都有出版社打電話給我問我最新情況,大學教授的論文以我的報導為參考資料,時代的變化快得驚人,而我很高興我是站在最前面引領風潮的人。

 雖然網路的文化現在在傳統媒體中還未得到它應得的那麼多注意,但的確是正在迅速發展中,這波潮流的最高潮正等待你們來創造。

 做為一個記者,對於網路新聞的態度,不只是關心又有什麼新產品推出了,更要是去追究它對於人類生活與文化的影響。

 這件事情還沒有很多人知道,我在這裡先偷偷告訴你們。 (作者為民生報文化版記者) {MW}


回第二十二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