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經濟不景氣 記者上節目賺外快

────談媒體記者頻上有線電視談話性節目現象
文/謝 文

灣傳播圈學者有一個打趣的說法,在國內有線電視圈蓬勃發展,各家有線電視台多集中在台北市,而各有線電視台一窩蜂熱中投資新聞頻道,輸人不輸陣的結果,就是大台北地區大街小巷,有新聞記者會的地方就有SNG車,密度堪稱是亞洲地區最高;新聞頻道多,相對地政論談話性節目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造就不少從平面媒體記者轉戰電子媒體,成為紅極一時的名嘴。

 這些或已經轉戰媒體工作環境,或是仍在跨越兩個媒體以上工作的媒體人,包括中時晚報副總主筆唐湘龍(兼任news 98「下班一條龍」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年代ERA NEWS「政經不正經」節目主持人)、前中時晚報記者鄭弘儀(目前主持中天電視台「驚爆新聞眼」、衛視中文台「新聞e點靈」)、前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陳立宏(目前已轉任東森電視台政治組組長)等人,巧合的是他們都是來自中時報系。對曾經在有線電視頻道開放初期,仔細評估投資成立有線電視台的中時報系而言,儘管當年錯失投資時機,但仍然造就不少有線電視台的名嘴。 近幾年有線電視台與平面媒體記者合作,製播政論性新聞評論節目,TVBS「麻辣新聞網」堪稱是開山鼻祖。主持人李艷秋與每集「固定來賓」唐湘龍、范立達對談當週新聞大事,月旦新聞事件採訪對象,收視率長紅後,一時成為各家電視台爭相仿效的對象。

 而當時「麻辣新聞網」每一集給付來賓的車馬費高達5000元,也讓不少曾經在該節目露臉的平面媒體記者趨之若騖,畢竟在個把鐘頭內,披露一些平常不易以新聞報導或特稿呈現的漏網新聞,比起微薄的稿費,來得實質多了。

 不過,高報酬當然也要付出。想要上該節目,多少也得付出一些,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麻辣新聞網在播出前的動腦時間與議題討論,這些與會來賓就必須貢獻一些idea。換句話說,未參與討論的來賓,車馬費價碼就少一些,但也在3600元左右。

 談到有線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多由平面媒體資深記者轉戰,目前仍任職中時晚報副總主筆的唐湘龍,他在飛碟電台主持「下班一條龍」節目,是中晚與飛碟電台跨媒體合作的代表。製播一年來,成為下班塞車時間的熱門電台節目之一。中晚與飛碟合作愉快,雙方在近期還會陸續有合作的節目出爐。

 唐湘龍不只是廣播節目忙而已,他還跨越到有線電視台,除了年代ERA NEWS的「政經不正經」,八大電視台與中國時報合作的電視節目也已經開始播出。

 此外,由中國時報、時報出版、飛碟電台共同企劃合作,以推廣書香社會的讀書性質節目,也即將在週六上午時間由知名作家吳若權主持,在飛碟電台播出。這個節目幕後企劃製作群,就有不少來自中時報系主跑出版路線記者貢獻心力。

 在媒體經營大環境呈現不景氣時,或許多一項專業技能的平面媒體記者更有施展的空間。 (作者為勁報記者){MW}

多媒體時代平面記者應該轉型

口述/唐湘龍 整理/謝文

時晚報副總主筆唐湘龍可說是橫跨報紙、電視、廣播的多媒體人,對於唐湘龍的游刃有餘,其他媒體人多報以欽羨的眼光,對於他有效的時間管理,更是頻呼奇蹟。大家不妨從他的口述,了解他成為全方位媒體人的秘訣與心得。

 跨越多媒體,當然是我所服務的媒體中時晚報給予寬闊的空間,週一到週五下午主持電台節目,主要是與中時晚報合作,有線電視台節目與卜大中合作,也是報社方面跨媒體的合作。我一直認為,在媒體進入多媒體時代後,平面媒體的記者應該轉型,說我是全方位記者太過恭維,我比其他同業多了機會,可以嘗試不同媒體工作環境,在多媒體整合時代,有機會我相信誰也不會放棄。

 不少政治人物,很欣賞我寫的短評,常常當面向我說,文章簡潔有力,寫得好,對我而言,也有利於採訪工作;另外,總是會有不熟識的採訪對象,因為我的跨媒體,進而相信我的採訪專業,這是附加的。至於我能夠掌握時勢脈動,能在收音機頻道、電視台月旦人物,也有不少同業對我的文章頗為稱讚。其實文章要言之有物,隨時看書充實自己這是必然的。哪些書,大家也知道,就是專業的書,要跟上時代,從書中汲取新知,也是該有的功課。

 還有一點是要與線上記者多交換意見,才不會失之主觀,畢竟線上記者最熟悉線上新聞的脈動與發展,我喜歡跟同業交換意見就像是在採訪新聞。


回第二十四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