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雙月刊
[前一期]  [第18期(2000.7月出刊)]  [下一期]
【發行人的信】
04 新聞潮流動 勿忘自主性格余佳璋
【編輯室報告】
05 媒體改造需要戰略思維
   我們對新政府媒體政策與人事佈局的憂心
何榮幸
漫畫
08 【POP放砲】
封面故事
新政府的媒體初體驗蜜月之後,檢視府院與媒體的互動
11 記者大嘆不如歸去﹖
  扁圍隊封死對外窗口
莫娜禾
14 千錯萬錯 都是記者的錯﹖
   呂秀蓮與媒體怎麼老是搭錯線
王時齊
16 行政院「鐵三角」變成「菜鳥雜牌軍」﹖
   唐飛、游錫□、魏啟林與媒體互動觀察
易容宗
19 這個化妝師很保守
   鍾琴與媒體互動觀察
易容宗
21 事事謹慎 處處小心
   曾志朗與媒體互動觀察
李斯朗
22 連最起碼的媒體生態都不懂
   陳定南與媒體互動觀察
大地
23 會向記者道歉的超人氣部長
   林信義與媒體互動觀察
曾建華
25 勿以舊體制檢視新體制
   陳博志與媒體互動觀察
知微
27 從有問必答到少說少錯
   陳希煌與媒體互動觀察
崔慈悌
29 記者出身的行政體系新手們余佩玲
31 成功的秀,變調的記者會郭淑媛
焦點話題
32 總統女兒的隱私權
   郭力昕,林少岩深度對談
37 美國如何報導「第一家庭」新聞
   媒體並未過度剝削第一家庭的商品價值
曹郁芬
40 鏡頭暴力 vs. 身體暴力蔡宛容
特別企劃
43 四大電子報仙拚仙
   中時,聯合,明日報,東森四強鼎立
伊忸世
46 是「先進」還是「烈士」?
   電子報新聞工作者的未來
伊忸世
47 新聞老兵變網路菜鳥
   電子報記者甘苦談
伊忸世
48 人際傳播不再是主要消息來源
   電子報記者對於消息來源可信度評估之研究
黃美馨
媒體放大鏡
50 財經記者「報名牌」?
   解讀財經新聞的訊息虛實
唐凱俐
59 煤體偏見何其多! 社會新聞中的刻板印象唐凱俐
傳播新世紀
69 打造台灣叫好叫座的公共廣電空間   以英國BBC公共廣電集團為例尋求
國有化與私有化的平衡點
羅世宏
傳播驚爆點
74 SNG才是李登輝下台的元兇?
   從三一八中央黨部抗議事件看台灣媒體政治文化
王右君
78 每個記者要交出十個「人頭黨員」?蘇希
工會租界
79 高科技趨勢下的新聞工作權危機
   「世界資訊科技大會」外的勞工呼聲
李淨瑜
傳播雷達站
81 促進女性參與公共事務
   亞洲女記者會議紀行
邱家宜
85 永遠在野
   作家小野獻「聲」TNT電台
陳育青
86 國際記者協會(IFJ)活動看板

頁面維護:謝法安

回主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