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發行人的信】選舉熱季 反思新聞界的角色 | 曾明財 |
03 【編輯室報告】懷舊與創新 | 何榮幸 |
封面故事 |
06 凍省之後我在哪裡﹖──末代省政記者徘徊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 辛紀雲 |
10 中央精省 記者先省 | 方原 |
11 凍省之後 省營文化事業茫茫然 | 李雙雙 |
傳播驚爆點 |
13 聯蓬跳腳 軟禁記者﹖ | 彭琳淞 |
14 聯蓬與自立過招各有籌碼 | 彭琳淞 |
15 媒體判生死 下筆要三思 企業機新聞宜謹慎拿捏 | 林念盟 |
18 中國的人權 我領教過 | 李福鐘 |
20 明裡論公義 暗裡謀私利 記者充當白手套 操守遭質疑 | 鄭滄杰 |
21 清流記者 天方夜譚 | 陳文新 |
焦點新聞 |
22 小柯性醜聞 媒體方寸大亂 | 郭崇倫 |
24 小柯上港報 淫穢加10倍 | 譚秀貞 |
26 網路媒體來勢洶洶 | 譚秀貞 |
特別企劃 |
28 圖片編輯上台 影像不再是配角──訪中時總編輯談圖片編輯的現況與趨勢 | 姜如佩 |
30 要抓住讀者 先解放自己 | 黃子明 |
32 視覺要進化 別再牛步化 | 黃少岩 |
34 扭轉文字思考 打破視覺障礙──自由時報藝文中心美術組長董谷音 談美編的角色與困境 | 陳育青 |
媒體放大鏡 |
36 新聞DIY 走火入魔又缺德 | 李言志 |
40 醫療傳播可以更開闊 | 陳旻苹 |
43 黃周八卦版 媒體淪陷區 | 邱家宜 |
45 媒體POP | POP |
46 圓桌邊不一樣的政治 | 方念華 |
47 蹣跚開步的公視 | 吳翠珍 |
49 廢了出版法 採訪更自由﹖ | 田習如 |
50 在彼岸的中國 沒有新聞只有宣傳 | 高南 |
52 警政新聞是雞瘟﹖ | 馬瑞君 |
工會租界 |
54 民視工會成立 過程很順利 | 林芥佑、蔡崇隆 |
55 媒體工會對記協的期待 | |
56 我在工會的日子──前自立工會常務理事長王幼玲話說從前 | 翁慧雯 |
58 記者編輯已經覺醒了 | 翁慧雯 |
59 維持恐怖平衡 勞資各取所需──聯合報工會常務理事簡正福談聯工 | 翁慧雯 |
62 爛法不修 勞工難出走──大傳聯理事長黃嘯天籲速修勞工法 | 翁慧雯 |
63 平時孳息 戰時補給──聚沙成塔 團結基金力量大 | 邱奕嵩 |
64 附和組織意識 罕見政策思辯──談勞工記者與勞工新聞產製 | 徐國淦 |
新聞廣角鏡 |
66 一樣媒體 兩樣世界──平面轉戰電子有啥不一樣﹖ | 胡靈素 |
69 視覺思考開麥拉──楊憲宏談電子媒體的影像先決特性 | 翁慧雯 |
72 文字與畫面是衝突的──尹乃菁指電子媒體生態太年輕 | 陳素玲 |
74 有平面媒體經驗一定OK──葛樹人強調經驗與人脈是成功的要件 | 寧其遠 |
75 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資深平面媒體工作者林文政三年電視經驗談 | 翁慧雯 |
76 平面電子各照一片天──工作模式殊異 攝影記者少見換跑道 | 王興田 |
77 大傢伙換成小傢伙──我為什麼不玩ENG 改玩相機 | 季志翔 |
雜誌天地 |
82 藝術雜誌要市場,還是要光環﹖ | 李福長 |
84 走了蓺類 來了新朝 藝術雜誌前仆後繼 | 方原 |
真情新聞 |
86 蘭陽記者物語──小地方 VS. 大媒體 | 陳柏州 |
88 記者常去的店 放心把雙腳跨進「填場」 | 陳育青 |
90 實習記者甘苦談 | 姜如佩 |
寰宇蒐奇 |
85 PAPER HOUSE 報紙除了包便當、油條,還能幹嘛…… | 陳清泉 |
傳播雷達站 |
91 .王丹希望來台訪問.主管調薪過高 BBC員工反彈.中國記者促明訂媒體規範.馬來西工國營電視網停播新聞及國片.呂政達包辦四項文學獎.台中市立委選舉辯論會記協參與協辦.新聞圈動態 | |
傳播充電站 |
79 夢想中的台灣新聞博物館 | 涂建豐 |